一、蘇秀蘭老前人

在民國三、四十年求道的前賢應當都見過那位身材不高、微胖、慈祥親切的蘇秀蘭老前人,她可以說是寶光玉山的引路者,一位令人永誌不忘的親人…。
蘇老前人是滿族人,與葉赫那拉慈禧是一族的(滿洲貴族),夫婿亦是道親,姓楊。抗戰期間,蘇老前人在上海寶光壇求道,求道後曾於民國卅三年到浙江溫州「開 荒」傳道,「開荒」指的是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傳道,這是考驗著一個信仰者信心、耐心、毅力,也是體認天道的最好方法,更是一種佈施與功德,許多虔誠的道親一 旦與聞天命之後均矢志要「開荒」,以圓此一大因緣。
也許是機緣吧,抗戰勝利了,臺灣在卅四年回歸中國,對這塊被異族統治了五十年之久的土地,如今終於可以踏上了。於是在民國卅五年三月,蘇老前人與鄭德祥、 張德福、吳信學等前輩由上海來臺,選擇了這條崎嶇而未卜的傳道歷程。蘇老前人並不懂臺語,而且也不識字,很難想像一位坤道如何在這樣子的環境下南奔北跑地 普傳天道!但是她成功了,在台南老松町設立了天德壇,也落籍台南,今天台南市戶政事務所還保留著當年蘇老前人一家的戶籍資料。於是以台南市為中心的傳教規 模就此樹立了。
據老前人表示,蘇老前人講課是透過張公鐸等人的翻譯,講課的內容並沒有什麼玄虛之處,都是平實的四書五經中的道理,但是後學所感動的正是蘇老前人的虔誠與 實在,在平凡中實踐了天道的真諦,這也正是蘇老前人成功之處,宗教不是口號,而是深刻的存在體驗,蘇老前人以她的一生為後學做了最好的示範。
在蘇老前人傳道的歷程中最值得大書特書的,當是渡得了王老前人了,王老前人求道後,蘇老前人渡臺開荒的心願才得到進一步落實的契機,王老前人的協助下,傳道速度日增,也才真正在臺灣生根。
民國四八年蘇老前人歸空,安葬在台南市田螺之地,後來又遷葬到嘉義市鹿寮(鹿滿),定時有道親前往弔祭。
值得一提的是蘇老前人原是與夫婿楊先生及愛子同來的,後來為孩子教育計,楊先生先行帶愛子返上海,不久旋陷赤地,音訊全無,寶光玉山道親有感蘇老前人的恩孫女,而且也為他們安排了較好的生活環境。

  二、信民堂時期

布袋—一個充滿鄉土色彩的地名,任人皆知它是由布袋蓮而來的,布袋蓮是南部常見的一種水生植物,繁衍極速,也許寶光玉山在民國三五~四三年在此開荒立業,冥冥之中自有天數吧!現在,就讓我們回顧這一段開荒歷程:
現在嘉義縣布袋鎮大寮93號的一座三合宅院,原是邱澤源先生的住所,這所宅院略顯失於修葺,外觀已然陳舊,不留意尋找還很容易給遺漏,然而歷史是不該被遺 漏,更不該被遺忘的,許久許久以前,蘇秀蘭老前人遠渡重洋從上海到台灣開荒,就在這裡將天道信仰普傳給道親,於是有了寶光玉山這支脈,要說清這一串因緣就 得從王壽老前人說起了:
王壽老前人,嘉義縣布袋鎮埔仔厝村人,民國十年生。民國卅五年因一位朋友介紹到上海做咖啡生意,據老前人回憶,那時約六、七月間,在海上遇到大颱風,好不 容易才抵達上海,走在大街上,柏油路在驕陽的肆虐下熱的螫人,忽見一人跌坐在地,前有一布幔,其上寫著:任你是大羅金仙,如不求天道,難逃此劫….,等勸 善文字,那人長得真像活佛一般,眼睛闔上,也不與人言語,旁邊又有布幔寫著說他是浙江人,十五歲上崑崙山求道,今天下山傳道勸善….等等言語,當下感覺甚 異,於是回去便齋戒了三天,三天後再去見此人,告訴他想與他一起學道,但此人說趕緊回台灣去吧,回台灣自然可以得到天道,老前人說此人有一股神聖不可侵凌 的氣勢,知道此人所說當非虛言,於是立即回台,回臺後果然聽說友人傳佈天道,以四書五經教人向善,向來對傳統文化懷有敬意的王老前人,順此因緣,於是心領 神會地在嘉義縣義竹鎮內的一佛堂求道,接受蘇老前人的領導。王老前人一方面從事營造事業,一方面研究四書五經,並開始向外開荒,蘇老前人得王老前人的協助 傳道漸漸順利,道務也開始蒸蒸日上了,信民堂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的一個傳教據點,由此往南往北,在義竹、鹽水、新營、嘉義…..等地一帶傳道,一時間進展 頗速,信民堂就在這一階段扮演了相當吃重的角色,蘇老前人每週定期來開一次班,道親雲集蔚為盛況。

在這段期間,直得一提的是老前人赴香港參見師母的一段經歷:
民國卅七年潘道長長齡來臺灣,帶著師母交給他的四個天命,但是寶光組的陳文祥、楊永江、林夢騏及蘇老前人各向道長要兩個天命,潘道長為此甚為苦惱,一日將 此事告知老前人,老前人當場表示,「溫良恭儉讓」是我們修道人應有的修養,我願意讓出這次取得天命得機會,並且向其他三位前人疏通。讓他們各自協調出一 人,這事也就圓滿解決了,道長對王老前人這次的處置相當滿意,在開完懺悔班返大陸之後三個月,就寫了一封信來,說師母準備在香港九龍接見全國道親代表,在臺灣寶光組可有八個名額,王老前人是被指定的代表之一,於是親赴香港參見師母,並受命由師母親自傳達的天命,師母更對老前人說:「王壽,來給師母祝壽,太好太好,師母賜你以後多福多壽」,眾道長群起相賀,也更堅定了王老前人傳道的信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