吾道一貫

「一貫道」者,以一貫之之道也。大道化育,無形有形,循環消息,原始要中。孔聖曰:「吾道一以貫之。」一也者,大道化育之太極,萬般事務之元始,眾數累積之根源,人世對待之真理,文明開創之生成。是故溯自伏羲一劃生,開天闢地由一起,天先得一始得精,地再得一方寧靜,人亦得一可歸本,大道斯文自天降,一橫一豎成宇宙,上下四方貫滿行,大包履載皆存一,細入鳶魚一內生,夫子亦言道一理,曾參聞之喜不停,忠恕為道不遠情。太上道法守元一,萬法歸一釋闡說,執中貫一真儒諦,一在中華內裡傳,黃中通理指此一,此一本黃通理天,君子得一萬事畢。是故一貫道乃以一貫之徹明萬理,闡揚中一大道安定倫常,不偏不倚居執中和,美善和諧達其情志,推廣禮樂文化之春風,倡導主敬存誠之一心,

 

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寧,人得一以明。

一貫者即萬事萬物統一之理,致廣大而盡精微,極高明而道中庸。河嶽日星莫不有天理流行;含靈蠢動豈無一性而自運。孟子曰:「萬物皆備于我矣。」萬物與我同理而行,無二無別。〈論語衛靈公〉子曰:「賜也,汝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?」對曰:「然,非與?」曰:「非也。予一以貫之。」〈里仁第四〉子曰:「參乎!吾道一以貫之。」曾子曰:「唯。」子出,門人問曰:「何謂也?」曾子曰:「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。」孔子言天道性理,子貢不可得而聞之。而曾子會心,一個唯字,道盡千古修者與一理之默契。此與佛拈花示眾,迦葉微笑有異曲同工之妙。吾等講求一貫,非是本有不一貫而硬求一貫,而是本來一貫,迷悟不同而已。

老子曰:「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」。「道」本是無名、無形與無情,是中國人藉這個字來解釋運作萬物的本源力量,只能假借文字賦予其名,故曰「道」。而「道」生萬物,萬物之形廣至瀰漫宇宙天地,密至無縫無物。因此「道」的力量是生生滅滅、至虛至靈、主宰有形物象、無形流氣與至空至神之妙有。

夫道為天之經,地之衡,人、物之根本,無為而不為,故天地萬物不能一刻離道。溯自伏羲降世,首倡一畫開天,為道源之始。自此聖道彰明,天地宏開文運,歷經青陽紅陽,代代祖師,薪傳黃道,迨至民初肇啟白陽,開普渡於三期,六十四代祖位圓滿。道統傳承由歷代聖賢,為化挽世道,慈悲奉獻,前仆後繼,燈燈薪傳。 

 

極者,天地之先,太極之原也。太極一動,是生兩儀。是故一陰一陽,剛柔相摩,風雷相濟,而萬物生焉,宇宙成焉。

夫天有好生之德,而地有無私之載。唯人處乎天地之間,秉彝靈知。貴能順帝之則,以參贊天地之化育,佐陰陽造化之功。此則人之正道也。

後世陵夷失道,唯以貪慾為務。淆亂乾坤,漸同禽獸。故有聖人出焉,各立教化,以勸一方。故,孔聖曰仁曰義,老君曰道曰德,佛陀曰眾生平等,基督曰博愛,穆聖曰仁慈公正。夫五教聖人,乃至千宗萬祖,皆是勸人為善,返歸樸素。冀此世界臻於至善美好也。

先聖之言,雖載諸典謨寶書,然書不盡言,言不盡意。末世狡獪野心之徒,遂以機詐曲解先聖至公之意。名為宏道,實濟私欲。妄自分別同異,謂異教之人,悉是邪魔。乃至奉先聖之名,屠殺無算生靈。豈知為此妄者,正墜邪魔之塗也。於是四海沸騰,洶洶不已。長此以往,末劫至矣。

祖師憫眾生之愚妄。思拯世人出於水火。是故應運而出,大明正道之旨。凡曰天,曰上帝,曰如來,曰真主者,皆是無極老母應化。明我道者,即是道親。世界生民,皆吾同胞。我將一一救其迷惘,入吾法舟,脫離毒海,共返理天。此乃千聖一貫之心傳,而我眾道親大施無畏以成寶殿之真義也。

 

寶光玉山

「寶光」者,「寶」者珍物之凡名,謂凡事物之貴重者,易經繫辭曰:「聖人之大寶曰位」;「光」者,明也,亦可謂本性圓明之光,含弘光之大也。 

「玉山」者,「玉」者言君子之狀也。《禮記.聘義》記載,子曰:「夫昔者,君子比德於玉焉,溫潤而澤,仁也,縝密以栗,知也,廉而不劌,義也,垂之如墜,禮也,叩之其聲清越以長,其終詘然,樂也,瑕不掩瑜,瑜不掩瑕,忠也,孚尹旁達,信也;氣如白虹,天也;精神見于山川,地也;珪璋特達,德也;天下莫不貴者,道也。《詩》云:『言念君子,溫其如玉。』故君子貴之也。「山」者言君子之德也,高山仰止,知止而後止至善,乃大學篇章之至高至善之明明德也。